自考
全站导航
首页
试卷库
试题库
试卷导航
学历类
职业资格
公务员
医卫类
建筑工程
外语类
外贸类
计算机类
财会类
技能鉴定
试题导航
学历类
职业资格
公务员
医卫类
建筑工程
外语类
外贸类
计算机类
财会类
技能鉴定
全部分类
自考公共课
自考专业课
自考专业(小学教育)
自考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自考专业(建筑工程)
自考专业(行政管理)
自考专业(社区护理)
自考专业(护理)
自考专业(英语)
自考专业(公共关系)
自考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自考专业(法律)
自考专业(计算机应用)
自考专业(计算机网络)
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
自考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
自考专业(教育管理)
自考专业(电子商务)
自考专业(国贸)
自考专业(营销)
自考专业(会计)
自考专业(金融)
自考专业(学前教育)
全部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填空题
问答题
计算题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研究的是对行为与结果本身和行为与结果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遗弃行为致人重伤或死亡的构成结果加重犯。
危害行为必然造成危害结果。
“不作为”行为构成犯罪。
行为人以不作为的方式故意导致他人死亡的,是不纯正不作为犯。
我国刑法分则是根据犯罪的一般客体对犯罪进行分类的。
犯罪客体即是刑法所保护的利益。
只要某种行为只符合犯罪构成中的一个或几个要件,该行为就符合犯罪构成,成立犯罪。
如果某种行为符合犯罪构成,就表明该行为具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刑讯逼供罪与诬告陷害罪的主体都是真正的身份犯。
首页
上一页
8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尾页
下一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