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长者对一个青年人说:“批评和侮辱。跟泥巴没什么两样。你看,我 大衣上的泥点,是刚过马路溅上的。当时擦一定会很糟,所以就等到泥巴干了再 去处理。”但是,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假如泥点变成了油漆,大衣变成了玻璃, 再依据上面比喻中的逻辑,就适得其反。生活给我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逻辑,它 们互不相同,也许还会打架。而我们奉行什么样的逻辑,全取决于自己。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
- 悲观的人抱怨风,乐观的人期盼转向,现实的人调整帆。爱就要冒没有回 报的风险,希望就要冒失望的风险,尝试就要冒失败的风险,但之所以要冒风险 就是因为生命中最大的危险就是一点风险不冒。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区别 非常好笑,前者看到的是面包圈,后者看到的是那个窟窿。 对这段文字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
- “十点半,桥南百货大楼上,那闪烁的霓虹灯,准时灭。他还在河堤上站 着。他算过卦。 卦人说,酉戌相害。他属鸡她属狗。 他不信。他只信一个字: 缘。” 这是不久前作家李佩甫为一个短信小说接力大赛创作的“龙头”。有数以千计的 短信文学创作者从他开的这个头接力下去,衍生出了形态各异的短信小说。在李 佩甫看来,短信小说具有传统小说无法比拟的特性。苏童、赵本夫等作家都把自 己的作品授权改编成彩信或短信小说,但也有人认为短信文学对文学的实质毫无 意义。 这段文字主要是说( )
- 一位大师想选择衣钵传人,便吩咐徒弟外出捡拾一片最完美的树叶。不久, 大徒弟回来了,递给师父一片不是很漂亮的树叶,说:“这片树叶虽不完美,却 是我看到的最完整的。”二徒弟在外面转了半天,最终空手而回,对师父说: “我 见到了很多树叶,但怎么也挑不出完美的。”最后大师把衣钵传给了大徒弟。世 上没有完美的人,只有完整的人。一个完整的人,一定有优点也有缺点。既然如 此,就得学会接纳自己的长处,也接纳自己的短处;接纳他人的优点,也接纳他 人的缺点。在接纳与欣赏的过程中,我们会得到最大的释放与自由,以更宽阔的 心胸,包容身边的每一个人。对以上文字的准确概括是( )
- 一首歌从 1988 年唱到 2008 年,磁带和唱片销售了 900 万张,这是汉城奥 运会会歌《手拉手》创造的奇迹。当时,朴世直主张启用世界知名唱片公司创作 奥运歌曲,遭到反对,但他很坚持。多轮的讨论一直没有结果。这时,世界最大 的音像跨国公司宝丽金开出的条件十分诱人。奥组委最终选择了宝丽金,让本土 的高丽亚那组合来演唱,并把“阿里郎”放进歌词。终于,两个版本的《手拉手》 出炉。开幕式上令人激动的演唱,恰恰源于一次成功的“手拉手”——意大利人 作曲,美国人作词和韩国组合的演唱。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 春秋时期, 鲁国规定: 如有人在国外看见鲁国人沦为奴隶, 可垫钱将其赎回 来,然后回国报销。孔子的一位弟子就在国外垫钱解救了一个沦为奴隶的鲁国人, 但不报销,以示其“义”。孔子知道后批评了他,说这将影响更多的奴隶被解救。 因为以后鲁国人如垫钱救人,报销吧不好意思,不报销则蒙受经济损失,两难之 下可能放弃救人。而孔子的另一位弟子,下水救人,被人赏赐了一头牛,他高兴 的受了,孔子大加赞赏。 这段文字意在阐明( )
- 禅宗注重“异”,人们都用过去的经验在生活, 他们最无法开悟的一点就是: “同”。不能开悟,许多痛苦就此产生。有一年蔡志忠获得了“台湾十大杰出青 年奖”,香港《东方日报》的总编希望他写一篇文章。 “写什么呢?”他问。 “写 崎岖的道路。”“那是什么?”“你的成功史。”“我不能写,因我没有崎岖的 道路。如果我走在崎岖的小径上,我就用崎岖小径的心去欣赏它;如果走在林荫 大道上,我就从林荫大道的角度去品尝。我不认为林荫大道就优于崎岖小径,一 旦真正了解生命的意义,事物就没有好坏之别。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
- 泰坦尼克号沉入冰海,这次海难死亡者多达 1503 名,仅 704 人生还。幸 存者约定每隔 10 年到瑞士洛桑集会一次。聚会时,里德帕恩回忆起她的丈夫,当 时他送她上救生艇,她不愿一人独活,抱着丈夫不放,丈夫一拳把她打昏。等到 醒来,她已坐在小艇中。史密斯回忆:当时我的两个孩子已被抱上救生艇,因为 超载,我不能上了,出于母爱,我喊了一声“孩子不能没有妈妈!”闻声,一位 女士离开了座位,回到了泰坦尼克号,并把我推上了小艇。很快,船便沉没了。 这段话所要告诉我们的不是( )
-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茶 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热闹后的落寞。茶是对春天记忆的收藏, 在任何一季里饮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懒的阳光。坐在一个人的房间,倒上 一杯茶,看着茶叶的翻滚也常会生出好多感慨:茶要经历沸水以后才有浓香,人 生也要历经磨练后才能坦然。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
- 古人种植的时候需要雨水, 行船的时候需要有风, 水和风能够按照季节准时 而至,古人便把这种自然现象和秩序叫做“信”,有了“信”,人们才能进行生 产劳动,才能正常生活。所以,他们总是诚心诚意地祈求上天或神仙来保佑,以 便得到准确、实在的“信”。后来,人们认识到人类自身也需要这种信。而人之 信需要由“诚”来保证,来实现。“诚”为人内心的一种度,信是诚的外在表现: “诚”与“信”是一体两面。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首页上一页96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22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3023123223323423523623723823924024124224324424524624724824925025125225325425525625725825926026126226326426526626726826927027127227327427527627727827928028128228328428528628728828929029129229329429529629729829930030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10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2032132232332432532632732832933033133233333433533633733833934034134234334434534634734834935035135235335435535635735835936036136236336436536636736836937037137237337437537637737837938038138238338438538638738838939039139239339439539639739839940040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1041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2042142242342442542642742842943043143243343443543643743843944044144244344444544644744844945045145245345445545645745845946046146246346446546646746846947047147247347447547647747847948048148248348448548648748848949049149249349449549649749849950050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10511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20521522523524525526527528529530531532533534535536537538539540541542543544545546547548549550551552553554555556557558559
尾页下一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