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三问李四: “你常看《新华文摘》 吗?”李四回答:“谁说我不常看 《新 华文摘》?”张三又问李四: “这么说你常看《新华文摘》了?”李四回答: “我 并不是说我常看《新华文摘》。” 从逻辑规律的角度判定,李四的回答( )
- 微软中国分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出了一道这样的考题:有 12 个小球,其 中有一个质量与其他 11 个不同,如果只给你三次测试机会,在 30 分钟时间内, 你怎样才能挑出这个球?绝大多数应聘者费尽了周折,在规定时间内也没琢磨出 结果。之后,有一个青年依旧在考场里苦思冥想,几个钟头后,还在做着实验。 教官发现后问,有结果了吗?青年摇头。最终,这青年被公司录用。理由是:他 的智力和能力都不够出色,但毅力可佳;一个成功的企业想可持续地发展,除了 需要聪明才智外,不能缺少持之以恒的毅力,而此人身上体现的正是这种精神。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
- 有个偷针者和偷牛者一起被游街, 偷针的觉得很委屈: “我只偷了一根针, 为什么要和盗牛贼一起游街,太不公平了!”盗牛者却对他说:“别嚷了,我走 到这一步是从偷针开始的。” 这个寓言故事所告诉我们的道理不包括( )
- 第 8 届现代奥运会在巴黎举行,主办者将参加者安置在特意建造的木制房 屋里,这就是最早的奥运村。 从 1932 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 为各国参赛人员提供 奥运村成了一个传统。 从首届现代奥运会到 20 世纪末,美国是举办现代奥运会次 数最多的国家,包括 4 届夏季奥运动和 3 届冬季奥运会。20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使原拟在 1916 年、1940 年、1944 年举行的第 6 届、第 12 届和第 13 届奥运会 被迫取消。按照古代奥运会旧制,凡因故未能举行的奥运会也要在运动史上排下 序列。 这段话的准确概括是( )
- 先进的文化往往具有灯与火的功能。灯可照亮前进的路,火可温暖渴望的 心,在《莎士比亚命名日》中曾这样表达他对文化感染力的感悟:“他的著作我 读了每一页,终身折服;读完他的第一个剧本,我仿佛一个天生的盲人,瞬息间,有一只神奇的手给我送来了光明。”文化就是送“光明”、鼓舞士气、提高修养 的。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
- 一位农夫请了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来,想用最少的篱笆围出最大的 面积。工程师用篱笆围出一个圆,称这是最优设计。物理学家将篱笆拉开成一条 长长的直线,假设篱笆有无限长,认为围起整个地球总够大了。数学家用很少的 篱笆把自己围起来,然后说:“我现在是在篱笆外面。” 这个故事所说明的道理不包括( )
- 从清朝初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自然灾害、战乱等原因,迫于生计的 2000 万山东人相继踏上了东北大地。电视连续剧《闯关东》是一部表现山东百姓 迫于生存闯荡东北的历史传奇故事。通过朱开山一家闯关东的经历,浓缩 1904 年至 1931 年“九·一八”爆发的历史。通过对一个普通人家闯荡历程的追踪,完 成一个小业到大业、小人物到大英雄的塑造,讴歌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 敢、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这部剧写深写透了民族的魂魄,抓住了民族的品格。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
- 由于“鸟巢”和别的建筑不同, “东倒西歪”的柱子结构,交线非常复杂, 对焊接技术的要求和难度都非常高。那些经过培训、优中选优的焊工们,不但优 质高效地如期完成了任务,而且在“鸟巢”每条焊缝边上,都镌刻了自己的名字。 用管理人员的话说,让无数普通焊工在这项世人瞩目的奥运工程中留下自己的微 小痕迹——也许公众没有机会看到,却永不会磨灭。 对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
- 一位长者对一个青年人说:“批评和侮辱。跟泥巴没什么两样。你看,我 大衣上的泥点,是刚过马路溅上的。当时擦一定会很糟,所以就等到泥巴干了再 去处理。”但是,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假如泥点变成了油漆,大衣变成了玻璃, 再依据上面比喻中的逻辑,就适得其反。生活给我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逻辑,它 们互不相同,也许还会打架。而我们奉行什么样的逻辑,全取决于自己。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
- 悲观的人抱怨风,乐观的人期盼转向,现实的人调整帆。爱就要冒没有回 报的风险,希望就要冒失望的风险,尝试就要冒失败的风险,但之所以要冒风险 就是因为生命中最大的危险就是一点风险不冒。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区别 非常好笑,前者看到的是面包圈,后者看到的是那个窟窿。 对这段文字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