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在叙述并阐释宋初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情况与原因的同时,尖锐地指出当时积弊已久的社会矛盾,期望神宗在政治上大有作为,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作者的目的显然不在于逐条分析百年无事的原因,而在于揭示表面无事的背后隐藏着的矛盾与危机。这实际上是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的总论纲和设计蓝图。
-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就是富国强兵,对于西夏和辽国,他的策略是从虚与委蛇到有效抵抗再到战而胜之,这是他的三步曲。
- 从王安石的《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可以看出,王安石认为宋仁宗不是大有为之君,但也不是昏君或暴君,而是一位谨小慎微的守成之君。宋朝的积贫积弱,在他当政时较为突出,但这并不是一朝一代一朝一夕所造成的。
- 王安石在《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中,说仁宗一朝“宁屈已弃财于狄夷,而终不忍加兵。”这一方面反映了仁宗的仁慈,但另一方面王安石也委婉地批判了仁宗对西夏和辽国的软弱与退让。
-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后世又称王临川,有《临川先生文集》。
- 儒家所论述的大同社会不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历史中也是存在的。
- 大同社会人人都有一颗关爱他人、扶危济困、恪尽职守、不贪私利之心,这是因为这一社会天下为公、任人为贤、讲求诚信所造成的。
-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仲尼叹鲁的原因是鲁国作为诸侯国却举行蜡祭,有违礼制。
-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思想文献的汇编,以对古代礼制的讨论与阐发为主要内容,其中还结集了如《中庸》、《大学》、《礼运》等蕴含深邃的思想内容的学术论文,它们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名作,影响极其深远,是了解儒家的礼学思想的重要参考依据。
- 对于上古时代,儒家与道家的认识是不同的,儒家的上古时代并非自然原始的时代,而是他们所称赞的尧舜时代。这个时代虽然也“无为而治”,却不是自然无为,而是道德的自然远行,没有强迫的礼义制约。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