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做题 00:00:00

一、判断题 (一共50题,共100分)
1.

重耳在流亡过程中,受到不同的礼遇,跟当时列国之间的斗争形势有关。

2.

拉宾是首位被刺杀和第二位在任期间辞世的总理。

3.

《战争,还是和平》体现了拉宾对历史、和平、民族、人道主义诸问题的思考。

4.

拉宾是首位出生于以色列本土的总理。

5.

《战争,还是和平》是拉宾在和平集会上的讲话,同时也是拉宾和平主义思想的宣言。

6.

标题“美文的沙漠”的内涵,事实上就是作者张承志的基本观点。作者认为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美文是不可翻译的。

7.

在《美文的沙漠》这篇文章里,张承志从个人的经历谈起,叙述自己对异国文学从拒绝交流到渴望交流的过程。

8.

张承志是现代青年作家、学者,八十年代创作的《黑骏马》和《北方的河》以及九十年代创作的《心灵史》都是其代表作品。

9.

张承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理想主义”气质著称。

10.

吴宓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

11.

冯友兰被誉为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但《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的思想并不保守,而是具有明确的现代进化意识。

12.

依照《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的观点,中国古代文化发达,就像城里人一样,但现代落后于西方,处处受西方的制约,就像从城里人变成了乡下人。要改变这一格局,只有奋起直追,把自己变成“城里人”。

13.

《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是一篇谈中国文化的文章,侧重论述的是中国文化在当时世界(本文写于解放前)的处境、前景和对策。

14.

阿来的《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此外还有多部作品在国外翻译出版。

15.

阿来是当代作家。

16.

阿来不是藏族作家。

17.

阿来和唯色都是藏族作家。

18.

要想真正认识西藏,必须以一种平等、宽容的心态走进西藏,走进西藏人的生活,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那片大地所孕育的独特文明。

19.

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社会最大的财富是土地,所以费孝通先生将自己解释中国社会文化品格的著作称为《乡土中国》。

20.

乡土本色是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而“乡土性”最直观的就是体现在乡下人身上的泥土气。在这里,中国基层社会土地与人的关系被作者准确地揭示出来。

21.

《乡土本色》是费孝通的社会学名著《乡土中国》的第一篇,具有总领全书的意味。

22.

费孝通以调查资料为基础所撰写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23.

费孝通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24.

费孝通在《乡土本色》中,将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的“乡土本色”概况为“乡土性”。

25.

《七月》全诗以时间为序,深刻而逼真地反映了西周农人的生活状况。

26.

《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一篇是《七月》

27.

《诗经》中的“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

28.

《诗经》的体制,可分为风、雅、颂。

29.

《诗经》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30.

茨威格的主要传记文学作品《三大师》(1920),是为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传的。

31.

《滑铁卢的一分钟》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分几个部分按时间顺序步步推进地逼近着那个致命的历史时刻,全景式地展现了拿破仑战败滑铁卢的历史进程。

32.

从《滑铁卢的一分钟》可以看出,格鲁希的性格是惟命是从、优柔寡断,但失败后勇于承担责任。

33.

从滑铁卢战役的失败来看,茨威格所认为的“偶然决定历史”是对的。

34.

“格鲁希考虑的这一分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命运。”这句话说明格鲁的迂腐对滑铁卢战役的失败要负主要责任。

35.

在滑铁卢战役之前,拿破它面临着四支反法联军的包围,他们分别是威灵顿统率的英国军队,布吕歇尔统率的普鲁士军队,施瓦尔岑贝格统率的奥地利军队和作为后备的俄国军队。

36.

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拿破仑的是英军统帅威灵顿。

37.

“命运总是迎着强有力的人物和不可一世者走去。多少年来,命运总是使自己屈从于这样的人物:恺撤、亚力山大、拿破仑,因为命运喜欢这些像自己那样不可捉摸的强权人物。”这是茨威格在《滑铁卢的一分钟》的第一节的话,这段话的意思:命运总是掌握在强者的手中。

38.

1814年3月31日拿破仑为反法联军击败,被囚于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上。

39.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写得相当婉曲,句式整饬,虽然揭示很是深刻但却不疾不徐,一唱三叹,以至梁启超赞它“可永为世模范者也”。

40.

“盖累圣相继,仰畏天,俯畏人,宽仁恭俭,忠恕诚悫,此其所以获天助也。”王安石认为北宋初期百年无事的原因是几代君主仁政爱民,勤奋努力的结果。

41.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在叙述并阐释宋初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情况与原因的同时,尖锐地指出当时积弊已久的社会矛盾,期望神宗在政治上大有作为,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作者的目的显然不在于逐条分析百年无事的原因,而在于揭示表面无事的背后隐藏着的矛盾与危机。这实际上是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的总论纲和设计蓝图。

42.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就是富国强兵,对于西夏和辽国,他的策略是从虚与委蛇到有效抵抗再到战而胜之,这是他的三步曲。

43.

从王安石的《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可以看出,王安石认为宋仁宗不是大有为之君,但也不是昏君或暴君,而是一位谨小慎微的守成之君。宋朝的积贫积弱,在他当政时较为突出,但这并不是一朝一代一朝一夕所造成的。

44.

王安石在《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中,说仁宗一朝“宁屈已弃财于狄夷,而终不忍加兵。”这一方面反映了仁宗的仁慈,但另一方面王安石也委婉地批判了仁宗对西夏和辽国的软弱与退让。

45.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后世又称王临川,有《临川先生文集》。

46.

儒家所论述的大同社会不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历史中也是存在的。

47.

大同社会人人都有一颗关爱他人、扶危济困、恪尽职守、不贪私利之心,这是因为这一社会天下为公、任人为贤、讲求诚信所造成的。

48.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仲尼叹鲁的原因是鲁国作为诸侯国却举行蜡祭,有违礼制。

49.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思想文献的汇编,以对古代礼制的讨论与阐发为主要内容,其中还结集了如《中庸》、《大学》、《礼运》等蕴含深邃的思想内容的学术论文,它们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名作,影响极其深远,是了解儒家的礼学思想的重要参考依据。

50.

对于上古时代,儒家与道家的认识是不同的,儒家的上古时代并非自然原始的时代,而是他们所称赞的尧舜时代。这个时代虽然也“无为而治”,却不是自然无为,而是道德的自然远行,没有强迫的礼义制约。

答题卡 暂停 交卷 置顶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