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 采用运输方式将大量假币运到国外的,应以走私假币罪定罪量刑
- B. 以暴力、胁迫手段强迫他人借贷,情节严重的,触犯强迫交易罪
- C. 未经批准,擅自发行、销售彩票的,应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 D. 为项目筹集资金,向亲戚宣称有高息理财产品,以委托理财方式吸收10名亲戚300万元资金的,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选项A说法正确。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走私伪造的货币的,成立走私假币罪。走私假币罪的客观表现为违反海关法律﹑法规,逃避海关监督管理,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假币进出境的行为。行为人采用运输方式将大量假币运到国外,应当以走私假币罪定罪量刑。
选项B说法正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强迫借贷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规定,以暴力、胁迫手段强迫他人借贷,属于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第二项规定的“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以强迫交易罪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构成故意伤害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借贷为名采用暴力、胁迫手段获取他人财物,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或者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以抢劫罪或者敲诈勒索罪追究刑事责任。
选项C说法正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未经国家批准擅自发行、销售彩票,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选项D说法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据此可知,向亲戚吸收资金的,因为对象是特定的,不认为是针对不特定公众,因此不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丁某教唆 17 岁的肖某抢夺他人手机,肖某在抢夺得手后,为抗拒抓捕将追赶来的被害人打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丁某构成抢夺罪的教唆既遂
- B. 肖某构成转化型抢劫
- C. 对丁某教唆肖某犯罪的行为应当从重处罚
- D. 丁某与肖某之间不构成共同犯罪
关于不作为犯,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刑法规定,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构成犯罪。该罪以不报告 为成立条件,属于不作为犯罪
- B. 偷税罪是一种不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只能由不作为构成
- C. 遗弃罪是一种不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属于不作为犯罪
- D. 刑法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构成犯罪。该罪以拒不退 还为成立条件,属于不作为犯罪
下列哪些情形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 A.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
- B. 故意破坏正在使用的矿井下的通风设备的
- C. 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大量排放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多人死亡的
- D. .故意传播突发性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
关于罪数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甲使用暴力强迫赵某与自己进行商品交易,造成赵某重伤。对甲的行为应以故意伤害罪与强迫交易罪 实行并罚
- B. 乙借用李某的摩托车后藏匿不想归还。李某要求归还时,乙谎称摩托车被盗。乙欺骗李某的行为不单 独构成诈骗罪
- C. 丙为杀人而盗窃枪支,未及实施杀人行为而被抓获,丙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预备)罪与盗窃枪支罪 的想象竞合犯
- D. 丁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属于盗窃罪与信用卡诈骗罪的吸收犯
关于假释的适用,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甲因爆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5 年。在服刑 13 年时,因有悔改表现而被裁定假释
- B. 乙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9 年,犯嫖宿幼女罪判 8 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 15 年。在服刑 13 年时, 因有悔改表现而被裁定假释
- C. 丙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0 年,刑罚执行 7 年后假释。假释考验期内第 2 年,丙犯抢劫罪,应当判 9 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 10 年。在服刑 7 年时,因有悔改表现而被裁定假释
- D. 丁犯盗窃罪, 被判处有期徒刑 3 年,缓刑 4 年。经过缓刑考验期后, 发现丁在缓刑考验期内的第 2 年, 犯故意伤害罪,应判 9 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 10 年。在服刑 7 年时,因丁有悔改表现而被裁定假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