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全国卷1)
- 推荐等级:
- 发布时间:2020-06-06
- 卷面总分:300分
- 答题时间:150分钟
- 试卷题量:44题
- 练习次数:0次
- 试卷分类:理科综合
- 试卷类型:历年真题
试卷预览
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乙组加入了药物 X 后再进行培养
- B. 丙组先加入药物 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 D,继续培养
- C. 乙组先加入药物 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 X,继续培养
- D. 若药物 X 为蛋白质,则药物 D可能改变了药物 X 的空间结构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的 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 B. 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 C. 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 D. 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 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突变体 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 B. 突变体 M和 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 C. 突变体 M的 RNA与突变体 N混合培养能得到 X
- D. 突变体 M和 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 DNA转移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详解】突变体M需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可以说明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可能丧失,从而不能自身合成氨基酸甲,而导致必须添加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A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B正确;M和N的混合培养,致使两者间发生了DNA的转移,即发生了基因重组,因此突变体M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是由于细菌间DNA的转移实现的,而不是突变体M的RNA,C错误,D正确。
硫酸亚铁锂( 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 B. 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 Al 、Fe、Li
- C. “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 Fe3+ D.
- D. 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6.25 g FeCl 3水解形成的 Fe(OH)3胶体粒子数为 0.1 NA
- B. 22.4 L (标准状况)氨气含有的质子数为 18NA
- C. 92.0 g 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 1.0 NA
- D. 1.0 mol CH 4与 Cl 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 CH3Cl 分子数为 1.0 NA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 [2 ,2] 戊烷( )是最简单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 B. 二氯代物超过两种
- C. 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
- D. 生成 1 molC 5H12至少需要 2 molH 2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W与Y同族;W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 X 的单质为气态
- B. Z 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 C. Y 和 Z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 D. W 与 Y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下列的试题说法错误的是()
- A. 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 B. 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 C. 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 Br?/CCl 4 褪色 D.
- D.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正确答案: A
本题解析: